EN
CN

RYT500部落格_阿斯汤加_苏苏_1

在阿斯汤加的练习中,老师一直跟我们强调要加强自己髋的意识。作为一个第二次上
阿汤课进程到一半的我,之前对此一直一知半解,只是懵懵懂懂地发现最近自己的头
倒立似乎不太稳,头倒立中髋和腿会不自觉地向后飘,然后慢慢失去平衡;同时在头
倒立后弯中也控制不了自己的髋(俗话说“软趴趴”的髋),找不到手推沉髋的感觉;在
下犬的时候没有找到坐骨向上提的感觉,最直观的就是看自己下犬的视频和照片,臀
部看起来不是饱满的,跟网上那些标准的下犬图片相比总感觉发力点哪里不对;然后
在下犬向前跳的时候也是挣扎着找不到髋带着身体向前飘移(英文讲floating)的感觉
,看别人向前跳犹如蜻蜓点水般轻盈,自己跳却像一块大石头狠狠砸下去。

这个困惑终于在一次老师上课讲解坐立前屈和站立前屈的时候被解开。一向自诩前屈
较好的我才发现原来这么多年自己的前屈一直都是利用天生的髋关节条件在练,而没
有启动大腿前侧内侧,臀部的肌肉,大腿后侧也是没有拉开。原来我的前屈就只是在
形状上意思一下,没有动用到正确的肌肉发力,大腿臀部安静得摊着,当然也找不到
站立前屈坐骨指向天花板,坐立前屈坐骨向后方拉那种髋插入身体要炸开的感觉。同
样的,我在倒立后弯中找不到髋向下坐的感觉也是因为我没有找到自己的髋! 老师指
点后我尝试在各类前屈体式中寻找髋的感觉,发现身体在完全热身大腿后侧打开之后
更容易找到控制髋,臀部收紧的感觉。前屈体式中大腿前侧肌肉是原动肌,大腿后侧
拮抗;大腿后侧肌肉打开之后,大腿前侧用力收缩的力量能更好地带动身体前屈,带
动收紧的臀部向上(站立)向后(坐立),这样在体式中就有饱满似‘蜜桃’的臀部啦。
神奇的是, 当我慢慢有意识的在练习中寻找自己的髋时候,我也能慢慢的在椅子式中
更多地沉髋,也能更多的能在头倒立后弯中找到髋下沉的感觉,头倒立似乎也更稳了
一些,不再像摇摇晃晃的比萨斜塔了。印象深刻的一次是老师安排我带头倒立的口令
,接到任务分配时我内心是有些小担心的:一个平日练习头倒立都不稳的我要如何做
到边头倒立边数口令呢;万一中途掉下来影响口令计数和大家的练习怎么办呢;要不
要偷个小懒停留在鱼式顾全大局呢?几经纠结,我还是决定试试寻找在头倒立中带领
指令计数的感觉。当我把指令一个一个分解,从鱼式中转坐骨向上,然后双脚向前走
抬双脚进入头倒立时候,我的头倒立居然稳了,均匀的呼吸,均匀的计数,臀和髋部
是收紧的,大腿前侧也是收紧的,前后收紧的里相互作用,一前一后,加上腹部的收
紧(根锁和腹锁收紧),把身体向根基(手肘和头三点中心)正上方聚拢,绷直的脚
尖再将身体轻盈地向上带;随着每一次呼吸和计数,身体再一次收紧,我居然在边计
数和边倒立中坚持了25个数。此前一直在头倒立中飘摇不定的我内心惊喜不已,一遍
一遍地回想每一步,意识到关键的一步就是在鱼式中随着指令转坐骨向上,这一步让
我的髋开始用力,背部开始拉直,然后髋带到身体前侧,抬双脚向上,找到了髋的感
觉头倒立就是稳定的。同样的原理,我尝试了一直想要打开的体式:从Prasarita
Padottanasana (三角前弯) A中进入倒立,转坐骨向上,大腿内侧收紧,绷脚,髋用力的
时候脚是轻的,然后髋带动双腿从身体两侧向上,进入倒立,绷直脚背让体式来得更
轻,哇我居然做到了一直想要打开的体式!虽然现在我头倒立还不是每次都是稳定的
,不过我很惊喜自己已经慢慢找到髋的感觉,并且意识到一个体式中的正确练习原来
是可以帮助提高其他体式的,一切都是关联的,关节和肌肉是关联的;体式和体式指
间也是关联的。

 

我心里又惊又喜,惊喜的是慢慢打开体式,更是因为我发现了一个更深的奥秘:体式
之间的关联性。原来很多体式是可以相互作用,然后在正确的练习下一个一个慢慢解
锁的。想到这里,我觉得充满希望,只要不懈努力,那些梦想中的体式终究可以慢慢
向我打开。开心!要加油呀!想到这里,心里有一个小声音在提醒我:你该去练习体
式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