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N

部落格三 ZHU XINGWEI (VIKKI)

不知不觉RYT200已过半。半程回顾,在体式训练方面,首先是解锁(或半解锁)了一些从未尝试的高阶体式,譬如天堂鸟、扭转天堂鸟,侧乌鸦,坠落天使等。解锁的过程确实让人惊喜。一方面是自己吓了自己一跳——从没想过自己可以;另一方面,在老师的合理科学编排下,解锁也毫无咬牙切齿的煎熬和痛苦——这就意味着瑜伽的确是一种科学,是经由循序渐进的身体累积和合理的体式编排,一步步让身体的关节肌肉等各个部位做好准备,最后进入高潮。当然解锁只是第一步,能够毫不费力和精准做出高阶体式是目标。

 

其次,经由老师细心观察和专业指导,我对一些熟悉体式有了更深的感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也有了清晰的认识。曾经读到一句话,大意说瑜伽所有体式都是由山式演变而来,颇为不解。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通过老师一遍遍不厌其烦纠正我的站立前屈、上犬式和下犬式,以及一遍遍慢速拜日式A和B,我似乎开始感觉到这些体式与山式之间的关联。譬如,我的站立前屈习惯于将背部内收,实际上此时的背部应该如在山式那般舒展,既非向内含胸也非刻意挺胸,就是应该维持在正确的山式里的那个感觉。换句话说,从tadasana到urdhva hastasana再到uttanasana,在肩背这个位置其实用力方向是一致的,与你上半身的直立和下屈没有关系。在老师纠正我从chaturanga到urdhva mukha shvanasana再到ardo mukha shvanasana的流动序列时山式作为瑜伽体式基准的感觉更为明显正如老师所说,在做chaturanga时,肩膀就需要展开,而非内缩,如同山式一般。这为后续推胸腔向前向上进入上犬以及推手臂提臀向后向上进下犬做好准备,埋下伏笔。换句话说,这三个动作连在一起绝不是一场随心所欲的意外,而必然有一种内在逻辑。山式中的肩背感觉或许仅仅只是这套逻辑的一小部分。如果要自己来判断下犬式是否做得到位,只需要感受肩背是否如同在山式那样。不过前提是,你的山式是标准的。在瑜伽里,最难的体式,的的确确是看起来最简单的。

 

到目前为止个人感觉收获最大,也是挑战最大的是关于关节骨骼和肌肉的理论部分。关节骨骼肌肉,作为身体的重要部分,和我们朝夕相处,然而真真切切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很多每天都会亲密接触的部位,我们甚至连名字都叫不出来,更不清楚他们到底如何运作才能让我们运动和生活的毫不费力,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才能做出或做不出一些体式。而了解了关节运动方式,我们才能在练习瑜伽的时候避免关节受伤。了解骨骼肌的活动类型,我们才能聪明地用好力练对练好瑜伽。譬如知道了山式的原动肌是大腿后侧,我们才能在练习山式时有意识地将力量转到大腿后侧。知道了幻椅式髋部的原动肌是臀大肌,我们便可以在需要练臀时加入幻椅式。这些理论最终都将让我们通过练习体式更深入的了解自己。虽然可以认识到这些知识的重要性,然而实际上我也很难说已经彻底消化,尤其是关节骨骼的部分。查阅亚马逊,相关书籍也是五花八门。这确实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去思考和学习。而且,我想还必须在通过观察指导别人的实践中的体会——虽然人人都有骨骼和肌肉,但张三和李四的肌肉骨骼还是会有很多不同。没有什么可以一概而论。任重而道远!

RYT200平日班第93期ZHU XINGWEI (VIK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