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N

Archive for

November 2021

Home 2021

November

-

Page 8

11 Nov

阿斯汤加 yolanda Y

开始RYT300接触阿汤的前一晚,RYT200的同学就跟我说,明天早上别吃太多,不然练完阿汤会想吐的,我当时就懵了…这是什么,极限挑战吗 果然没让我失望,第一天就全汤了,对体力真的是很大的挑战,下课后我就在想这如果是我自己在家练习可能在坐立序列不停前后穿越的时候就很想放弃了,但在教室里,大家的能量汇聚在一起,互相陪伴每个人都完成了全系列,全汤后第二天全身的酸痛真的是很通透啊,下楼大腿根那个疼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尽管是这样,在此之后的每次全汤也没有让我有过不想参加或者产生任何负面的情绪,反倒是越来越喜欢这种状态,全神贯注的和大家一起练习是一种享受大汗淋漓之后的畅快要试过才知道

READ MORE

11 Nov

孕产瑜伽2 yolanda Y

很幸运的是,一起学习的同学中有小部分已经有过生娃的经验,所以在课堂上不仅有理论知识还有很多实战经验可以收获,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位同学是产后腹直肌分离,也是Nicole老师在她练习的过程中发现的,在此之前她自己一直以为是产后下腹部肌肉松弛造成的。后来经过诊断确定是三指分离,是可以借助瑜伽慢慢修复的。 身边有了样本,整节课程就腹直肌分离的原因以及修复还有后患展开了研究学习之后真的是发现,产后修复是门大学问,之前一直以为生娃后能恢复身材就是不错了,了解之后原来这些都只是表象,真正的修复不仅是体重的下降和身型的塑形,更多的是体质的调理和心理的变化。 非常感恩在备孕前就接触到并且成为一名孕产老师,更科学系统的了解这一项学科,鼓励每一位女性都去认真了解学习这门课程,更好的全面的保护和爱惜自己的生理和心理。

READ MORE

6 Nov

聊聊线上阿汤教培课 苏苏

提起线上瑜伽教培课,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也可以?不在现场,老师怎么调整体 位呢,我的动作怎么才能正位呢?没有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练习,怎么凝结一起练 习的能量场呢?在家练习怎么抗干扰呢?最开始的我也和大家一样有很多疑虑,眼看 着新加坡疫情一轮一轮地升级,又因为个人原因上完课有年底回国的计划,意识到似 乎鱼和熊掌(线下和回国)不可兼得,而Nicole老师的那句“线上课盯得更紧”也给了我 对线上课的信心,让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尝试线上阿汤培训课。到现在课程进行 过半,我也感受到了许多线上学习的益处,今天就来聊一聊。 线上上课时间安排上的灵活性,免去乘坐公共交通和线下课堂与人接触可能的传染性 的好处大家都很清楚,这里不再赘叙。我主要聊聊体会到的线上课对于练习的好处。 首先第一点是老师安排线上课的模式改变我对辅具的认知。实话讲,以前我对辅具的 使用是有些偏见的,总觉得那是初学者或者体式练习不好的人才需要用到,我这种上 完RYT200和RYT500过半的同学,能不用辅具就不用吧。这种误解即使在老师一遍一遍 讲解过使用辅具的好处依然在我心中根深蒂固。这次阿汤线上课培训,老师巧用各种 辅具,好处多的那是说不清。比如,借助于瑜伽砖练习向前向后穿越;借助于墙或柜 子练习Uthita Hasta Padangusthasana(站立手抓脚),仰卧大腿贴墙找到大腿后侧蹬的 感觉,下方脚蹬瑜伽带找到上提腿髋的感觉; 面对墙脚趾靠墙练习山势站立、寻找椅子 式臀部往下坐的感觉;瑜伽带绕过上举双臂的手肘练习开肩;借助于瑜伽椅子调整 Uthita pasvakonasana(侧角伸展式) 髋部的正位并找到脚蹬大腿发力的感觉;靠着墙练 习站立一字马;借助瑜伽椅练习船式,等等等等。通过老师的指点,我也意识到没有 谁的体式是完美的,简单体式的细节做好不容易;而高难度提示更是打好各种简单体 式的根基后环环相扣才得以完成;阿汤的练习就是我们努力在体式中不断精进的过程 。辅具的正确运用,或帮助体式正位,或帮助身体被动拉伸,或引导我们调动正确肌 肉的发力,是我们打好根基,体式进阶的垫脚石。调整了之前理解的误区,我的心也 谦卑下来,我把这种借助于辅具的练习方式总结为“已退为进”和“曲线救国”:用脑子去 练,不冒然死磕;站着的动作可以躺着练,倒着的动作可以站着练,实在有趣 :D. 再来,线上课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我练习的习惯 。以前线下课让我或多或少产生了对 老师调整的依赖性,有时候课上老师调整后似乎若有所悟,回到家中又感觉全无。线 上课让我们在练习中寻找自己身体的意识,老师授人以鱼也受人以渔,让我们离开老 师在平日里也能进行练习。 线上课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就是因为没有了线下肢体和眼目的沟通,我们更多地练习了 指令的清晰;也在课上更多地专注于倾听。同学和老师虽然没有线下实体相见,却有 有一个更大的在云上(on the cloud)的能量,跨越新加坡,甚至连线中国,凭着努力 向上的心和老师正确的指点,凝结成一个巨大的能量场。 套用朱熹对于读书“心到,眼到,口到”的说法,线上阿汤练习让我们“心到,口到,耳 到,体到”。也是因为线上上课时间的灵活性,每次一下课我就赶紧趴在瑜伽垫上整理 热乎乎的知识要点,恨不得把精华装进裤腰带里,印在脑子里, 刻在体式中。 在家上课,练习心静下来,避免其余杂事的干扰,也把我从居家办公的压力中抽离出 来,练习自律。看着我们的练习视频,每一个格子里努力练习的小人儿都好可爱,一 起努力挥洒汗水的感觉真好。愿我们都能成为更加努力的小人儿,成为更加优秀的自 己。

READ MORE

6 Nov

说说阿汤带指令这件事 苏苏

阿汤培训课进行到现在,除了体式的练习,感觉到大家最紧张的就是老师安排下节课 带指令任务分配的时候了。而我,从之前享受过学姐带指令的“安逸”到第二次上阿汤培 训课开始带站立体式之外的口令,也慢慢从忐忑变得喜欢带指令带来的挑战和益处。 今天就来聊聊我自己对阿汤带指令的看法。 带指令这件事对于我自己来说是一个巩固练习的过程,也是检查自己知识点牢固性的 过程。每次老师被老师分配到新序列的指令任务时,内心对于新挑战是既暗喜又紧张 的。暗喜的是又可以静下心来整理新序列的要领了;紧张的是我该怎样在边练习的时 候也将指令带得流畅呢。准备指令的过程是需要花时间的,并且需要重复多次练习, 尤其是在年底工作繁忙的时候平衡加班,练习,和准备指令的时间并不是一件易事。 好在每次一边练习一边准备的时候总能让我从繁忙的工作中抽离出来,完全投入到要 领的记忆和练习中,思考体式的分解与表达,忘记压力,慢慢加深对动作串联和要领 的理解。 其实相对于其他需要编排体式串联的课程,个人认为阿汤的指令已经相对比较好带了 。因为阿汤的练习序列固定,动作简洁、干劲、有力;而对于有序动作的不断练习和 带指令,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加深理解,慢慢体会到进步。 除了巩固自己对体式的理解之外,带指令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练习;更多的是大家 一起练习时候能量的传递。尤其是疫情期间线上练习之时,同学之间相互看不到对方 ,指令是唯一连接同学的纽带,也是传递能量的方式,好的指令可以给大家的阿汤练 习注入能量。恰到好处的节奏可以给大家足够的时间进入体式,在体式中体会动作的 要点;也可以让大家有足够的体力坚持并串联到下一个体式。Nicole老师讲过,阿汤练 习的精髓于一呼一吸之间的流畅性,凝视点,还有收束;好的指令可以帮助我们随着 指令把意识带到身体特定的部位,注意体式的要点,甚至提高在体式中的表现。印象 深刻的是老师带领我们进入圣马里奇扭转式时,口令的分解带领我们一步一步先收腹 锁根锁,再前屈,身体向前向下,然后顺利进入扭转和双手之间的捆绑。我也深刻记 得每次上完Brian老师的阿汤会员课心情都是是愉悦的,动作强度是大的,但身心是舒 畅的;上完课的我都会趴在垫子上回想体会老师指令中强调和调整到我体式的重点。 再想想我们班上的同学,口令带领也是一个个可圈可点:Sa姐的指令清爽干脆;美玲 的细节清楚,声音好听;晓婷的指令节奏舒服,听起来很像专业的老师;ice的指令清 晰稳定。好的指令让人练着舒服,并且在下一次练习的时候还能记得曾经被提醒过的 练习的要点。 再谈回自己的练习,除了加深对体式的理解、在阿汤的练习中进行能量的传递之外, 我发现带口令练习的时候自己是最专注的,体式也是最深入的。带口令的时候,每一 句指令都可以同时对应在自己的体式上。印象深刻的是我自己在带指令向前穿越的时 候能更多得在L型体式中停留;也在带领头倒立指令的时候更稳定地停留了25个计数。 指令就是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在练习中更加全神贯注。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总结从“享受”学姐带指令的学妹到成为带指令的学姐的感受:“吃 奶的孩子终究要长大成人”。再继续鼓励自己加油,也要更多在体式上长大成人。

READ MORE

6 Nov

阿汤3 lisa luo

第一次阿汤培训结束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说,好好练,一年后看你们的进步,我当时心里跃跃欲试,觉得一年时间很长 ,天天练习一定会有飞跃,我和小伙伴说我希望我一年以后可以穿越和手倒立。我希望前屈和后弯不再是我的死穴。 一年过得真的很快,自我反省,这一年的光阴并没有虚度,有上课,有跟视频,也保持着规律的练习。但是理想和现实 的差距还是很大。所谓的飞跃并不存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的前屈后弯依然折磨着我。我依然不能穿越,我的手 倒立脚根本离不开墙。我后来都有些急躁了,有事没事就靠着墙手倒立。我爸和别人唠叨的时候常说,我家姑娘回家, 不是挂在电话上,就是挂在墙上。 我把我的烦恼告诉给一个阿汤老师,看了我的体式,又得知我接触阿汤只有一年不到的时间,他笑起来了,他说,看架 子,没瞎练,但是阿汤需要时间的沉淀。穿越和手倒立需要的不仅仅是力量,根锁腹锁要启动,呼吸要好好利用,这些 在你现在的体式里都没有体现。而且你的力量也并不均衡,斜方肌过于发达,背部力量太弱,经常让上臂代偿。你要耐 心要继续练基本功,不要执着所谓高阶体式。我觉得茅塞顿开,有觉得似懂非懂。 复训了5周,Nicole老师正是在教我们重练基本功。她反复强调的也是三个大收束,呼吸的配合和凝视点。一年以后重 新学拜日,再比较一年前的视频,发现进步明显,半站立前屈竟然手掌可以撑地,下犬也可以跳到双手之间。站立和坐 立也是一样。但是今天老师的要求也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我屈膝前屈她会放我一马,现在她要求大腿伸直;马里奇B 不再是头点地,要下巴找地;手臂力量有了基础,bhuja Pidasana不再是站在垫子上,手主动去大腿后,要直接下犬向 前跳到手臂外侧。这些要求以前要我做,肯定是不可能的任务,现在咬咬牙竟然还可以被表扬。 的确是不要执着高阶体式,基本功有了,很多事情是水到渠成,我头倒立后弯除了初训的时候最后一节课接触了一下, 自己从未尝试,这次复训第二次上课老师就让我们做,我第一反应是肯定没戏。结果在老师的指令下,竟然双腿离墙一 秒,这应该也是平时练习的积累。 看来阿汤真是个细水长流的活儿,不同于其他运动,急不来,要和自己的身体耐心对话,否则得不偿失,欲速则不达。 老师课上曾经评价一个柔韧很好的九零后,保持今天的力量训练,二十年后可成大器。我这个70后,虽然怀着敢于日 月争朝夕的壮志,还是应该修正自己不切合实际的野心,重新回归基础练习,放眼三年后,五年后。这次的复训让有点 误入歧途的我纠正了一下偏离的航向,回归起点,重新出发

READ MORE

6 Nov

阿汤4 lisa luo

读书的时候老师常说研究学问有三层境界,第一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为“知”;第二层“衣带 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为“行”; 第三层“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为“得”, 功到自然成 。 练习阿汤,我也总结了三层境界。 第一层,天天熬汤,自己苦练。复训了两次,动作要领也大概掌握,自己练应该可以。我去年初训之后就是这样做的。 但是这样问题也很多。我们常说要和身体对话,身体不会欺骗你;其实有时你真的不应该相信身体。我们现在不正确的 体态是怎么来的,不是身体偷懒,找各种代偿出来的吗?长期的坏习惯不会一天改掉,你甚至自己不知道。没有老师的 指导,自己也许会走偏,没有进步是小,身体受伤可就得不偿失了。还有没有老师的指导,自己可能已经快到突破的边 缘都不知道,我的马里奇D就是这样。这次课上老师稍微指点了一下,右侧竟然绑上了,没有老师的话,我的两个手可 能都不知道她们其实已经近在咫尺了。 第二层,聪明得练。第一要经常上阿汤课。如果没条件线下,线上也好。老师虽然不能调整,还是会发现你的一些问题 。我每周会上一节成都小哥的阿汤,他不时的提点都会让我发现平时忽略的问题。练了那么久的下犬也依然有很多上升 空间,没有老师指点,我们就只能继续在黑暗中瞎摸索。第二,要反复练Nicole老师教的各种辅助练习。借助墙,瑜伽 转,瑜伽椅和伸展带,把基础动作做到自己的极致。上200的时候,学校发给我一本空的笔记本瑜伽秘籍,现在已经记 得密密麻麻,尤其是这次的复训收获特别大,每个体式老师都给了辅助练习。这本笔记本真的成了我的武功秘籍。我每 天再忙都会有一个小时的健身,我会经常练这本秘籍,和阿汤练习相辅相成。第三,如果有条件,可以经常回学校复训 。找到一个可以信赖的老师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两次培训,我相信Nicole老师专业的实力,她真的可以点石成金。第 四再有条件,最好隔几个月回学校上几节私教,除了可以针对性的提高,还可以确保自己没有走偏。 第三层,最高境界,让阿汤融入生活。 一天除了睡觉8小时还有16个小时,撑死每天2个小时练阿汤。其他时间我们都弓腰驼背翘着二郎腿趴在电脑前一动不 动,或者东倒西歪低头玩手机。这两个小时的练习怎么对抗14个小时的坏习惯。平时生活工作的时候,应该注意站姿 和坐姿,不要久坐,多起来走动,甚至可以做一些办公室条件允许的辅助练习。 还有就是饮食,老师经常在课上提醒我们注意饮食,我个人深以为然,瑜伽不只是健身,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不能放弃 美食,至少不要暴饮暴食,要多接受悦性食物,从外到内调节自己。 人生是个修炼场,身体离开瑜伽垫,心不要离开瑜伽垫。不能停止追逐功名利禄,那就至少保持良好的心态,生气烦恼 的时候好好调息再加上冥想。 我不再追求高阶体式,我追求阿汤的最高境界,我希望自己外在可以身姿挺拔,身手矫健;内心平和喜乐。 Shanti Shanti Shanti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