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N

Archive for

September 2020

Home 2020

September

-

Page 6

14 Sep

瑜伽即生活 Zhu Zhening (Alina)

报名瑜伽班的时候最想的不是成为一名老师,而是希望能学会一种好的生活方式。在我看 来,瑜伽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或是锻炼方式,它更多的是修行,是生活。练瑜伽不是一定要 在瑜伽垫上练习体式,而是在每一次行动中,每一次呼吸中。 王瑜伽的八支里第一支第一条就是 “非暴力”,首先是对自己,其次是对他人,都要是温和 与爱护的态度。不管是行为、语言或是心理上都不能让自己或是他人觉得不适、勉强与痛 苦。在负面情绪里是没有办法真正练瑜伽和修行的。因此,开始瑜伽的基础就是爱自己。 同时,瑜伽体式的练习,让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体,明白身体里科学的运行方式。随着练习 的深入,瑜伽锻炼了觉知,让我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意识,感受和关注到离我们大脑很远, 亦或是被大脑忽略的细枝末节。只有当我们学会聆听自己身体的声音时,才能做到真正的 爱护自己。 当身体健康后,我们也需要探索和爱护自己的精神和灵魂。瑜伽应该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方 方面面,改善习惯、传递能量、觉知自我。调节我们的身体和情绪,帮助我们掌控自己, 达到平静和愉悦。

READ MORE

14 Sep

瑜伽的能量 Zhu Zhening (Alina)

在第一节课时,老师就严肃地跟我们强调,一旦进教室后就不能再提任何生活中无意义的 抱怨。因为教室是我们专心练习的地方,要保证我们互相传递的能量是积极正面的,这会 让我们练习的效果事半功倍。 刚开始,虽然我赞成老师的说法,但我以为这更多的是对于课堂氛围的维护,所谓的“能量 ”影响听起来还是有点虚无缥缈。不过渐渐地,当我习惯一进教室就忘记“困了饿了没精神 不舒服”等种种小埋怨后,我们的“能量”确实越来越清晰了。RYT200的课很难,尤其是对 于我这种毫无基础的人来说。最开始每天我都在心里怀疑和抱怨,一早上连续3、4个小时 的练习强度很大,前两个星期在练习到第四个序列时我就会开始头晕。但当我一天天坚持 下来后,我的情绪变得积极了,我已经挣脱了心中对自己“不可能做到”的束缚。早上进教 室后的话题不再是“昨天睡晚了好困”,而是“昨天又吃了好吃的,今天肯定有力气”,在幽默 和鼓励中开始我们新的一天练习;练完后满身汗水肌肉酸痛时看到同学同样龇牙咧嘴、一 瘸一拐的身影,顿时觉得有了这些“患难战友”,迟早有一天我们将会“抗战胜利”。 我由衷地觉得同学们的能量是我坚持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希望以后这样的能量会越来 越多,让我坚持走完更远的瑜伽路。

READ MORE

14 Sep

怎样算练好了瑜伽 Zhu Zhening (Alina)

在我开始练瑜伽后,身边的朋友经常会好奇地问我,“你看我适合练瑜伽吗?”“你能教会我 妈练瑜伽吗?”“怎么判断一个人瑜伽厉害还是不厉害呢?把脚掰过头顶吗?”所以,练瑜伽 是为了什么?怎样才算是练好了瑜伽? 在我看来,瑜伽也有望断天涯路的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是最“简单”的,也是最表象的,就是自己的体式做得好。只有自己练好了体式, 明白正位在哪里,才能体会到瑜伽的好处,体味到乐趣。同时,做好体式很容易表现出来 ,是能带给自己肯定的最直白的方式。相信许多人刚开始练瑜伽时的目的不是成为大师, 或者寻找平静的悦性状态,而是为了轻松的“将脚掰过头顶”,摆个好看的pose收获朋友圈 的赞扬,或是觉得自己腰酸背痛了想锻炼一下。也许这么说出来很肤浅,但我想说的是, 能达到这一个境界,就已经很厉害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时候,一个好看的 pose,一副好看的身材背后是数年的磨炼和坚持。 第二个境界,就是能教会别人练瑜伽。我认为真正的教会不是将体式教好,而是能让学生 在瑜伽这条路上坚持下去。有的人身体条件好,一年就有别人十年的功夫。但一旦停止或 者放弃练习,之前练得再好也是前功尽弃。 第三个境界,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就像在课上学的DOSHA等等“辨别”学生所属元素 的方式一样,一个好的瑜伽教师除了要辨别体式正位,还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身体条 件和性格,给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和专业建议。 所以,关于开头的这些问题,我的回答是每个人都适合练瑜伽,每个人都能学会,判断一 个人瑜伽厉害的方式除了看他的体式,还要看他对瑜伽的理解和对他人身体的辨别和引导 。

READ MORE

14 Sep

明显的进步 Zhu Zhening (Alina)

如果练瑜伽之前问我,我身体最弱的地方是哪里。我可能会回答:手臂没力气。我的手腕 很细,小时候乒乓球教练就要求我回家了提水桶练臂力腕力,当然——未果。练了两个星 期瑜伽之后,你再问我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就有变化了:手臂大腿背部腹部脚踝统统都没 力气。 第一个周五的时候学校就让我们挑战一下小熊体式,我整个人震惊三连:这怎么起来的? 这是我能做的体式吗?我怎么可能做到?最后四个同学里只有我一个人没成功……叹口气 ,心里再想想每天仍旧砰砰砰脸着地的chaturanga,简直绝望。 那时的我都不敢想象自己毕业的时候能不能做到这些体式,但我没想到进步来得比我预想 的早得多。第三个星期时,我成功做到了小乌鸦。小乌鸦手肘贴地,比起大乌鸦和小熊来 说对手臂的力量和稳定要求低一些。尽管如此,我还是感觉到备受鼓舞,大臂后侧的一块 块青紫也一点不觉得疼,反而就希望多一些。要知道,这可是我努力的“勋章”啊! 第四个星期时,我们开始练头倒立,令我惊喜的事情发生了——我的手臂稳定了很多!当 我肩膀用力推地,绷紧腹部的时候,脚似乎变轻了很多,很快就离开了地面。又练习了几 天,手臂推地的力量也找到了均匀分布的感觉,不再在掌根和手肘间移动,影响平衡了。 这时候我再做小熊,也神奇的发现轻轻松松就能双脚离地了。直到此时我才知道老师没有 夸张,手臂平衡真的不太需要力量,更多的是要找到你自己的“平衡点”。 每天的练习仍旧很累,但成果也是令人欣喜的。希望我能铭记这份收获的愉悦,继续前行

READ MORE

14 Sep

拜日式 Zhu Zhening (Alina)

第一个星期刚开始学习瑜伽的感觉是很神奇的,从“简单”的拜日式开始,却发现它变得越 来越不简单了。以前在一些会员班的大课上也跟着做过很多遍拜日式,当时心里还嘀咕为 什么这几个动作翻来覆去的做,几乎在每个瑜伽馆都有?现在才知道,拜日式做了千百年 ,正是因为它每一个动作都这么经典,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基本功。从山式站立开始,在外 人看来只是一个站着的动作,但是我要提醒自己:双脚踏实地踩在地面上,收腹收肋骨, 脊柱向上延伸,双肩下沉,手指用力地指向地面……于是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被调动起来 ,每一个要活动到的部位都愉悦了起来,感觉到自己像是一棵扎稳了根的树,充满了向上 的力量。而这些,正是每一次开始练习瑜伽时所需要的能量。 越经典的动作,越是常练常新。将动作熟记于心之后,每一遍的练习中,意识都从脚趾带 到头顶心,感受自己的身体,找到“正位”,再去到自己的极致。前两个星期的练习中,第 一遍就已经汗如雨下,腿酸脚麻。接着,发现自己在喊指令时反而做得更稳定了,因为自 己喊“吸气”“呼气”的同时不自觉地将稳定的呼吸融入到了体式中。渐渐地,练习时的思绪又 化繁为简,更多的关注脊柱的延展和髋部的折叠,因为其他部位已经自然而然地就位练习 了。 拜日式是一名瑜伽老师的基本功,是需要日积月累,持续练习的。内行看门道,很多时候 ,只用看他们的拜日式,就知道他们的瑜伽“功底”到底如何了。现在的我,做拜日式时还 像一根颤抖的小树苗,但我相信只要在正确的道路上继续练习,迟早有一天,我的拜日式 会像大树和高山一样稳健有力。这就是RYT200的课程中让我受益终生的第一节课——拜 日式。

READ MORE

14 Sep

瑜伽流派 Zhu Zhening (Alina)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取法其下,则无所得矣。我的瑜伽之路就很 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学习专业的系统知识,也许你可以达到业余优秀的水平,但学习业余 的知识,你可能连入门的门槛都摸不到。之前不管报多久的瑜伽会员课,我都像雾里看花 一样,时而有些许新的体会,又似是而非。正因为这种困惑,让我无法体验到瑜伽真正的 魅力。因此我报了RYT200的课程,希望通过专业系统的学习,让我喜欢上瑜伽,养成良 好的练习习惯。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不管是体式还是理论上,我都对“瑜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例如瑜伽的不同流派。以前因为好奇,上过各种各样的瑜伽会员课:阿诗汤加、流瑜伽 、哈他瑜伽、空中瑜伽、轮瑜伽、阴瑜伽等等。我能做的仅是在去之前查看一下课程描述 和评价,然而遗憾的是大部分课程描述只是含糊其辞地说明了难易程度和锻炼部位,而评 论更是简单粗暴极了:“我流了很多汗,非常有效的一节课”。于是稀里糊涂的上了不少课 ,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阿诗汤加很难,把自己举起来和穿越的动作完全做不到;哈他瑜 伽慢下来做得特别累;阴瑜伽就是会一个动作停留好几分钟……当然,我已经尽力学习了 ,但想要“理解”瑜伽,需要的是专业知识。 在RYT200的课程中,我明白了哈他和流的区别,知道了阿诗汤加原来有固定的体式序列 ,而阴瑜伽更多的是作用于关节及周围组织。这些知识让我更深刻的了解了不同流派的练 习风格和主旨,也能帮助我在之后深入练习的路上找到适合我的方向。

READ MORE